其實住在文化事業正慢慢啟蒙的地方也不錯,
這次我第一次參觀這麼新的博物館耶!
雖然房子在那邊快要一百年了,但上個月才開張哦...

正逢新流趕期間,館方人員會在進入參觀前先替遊客量耳溫。
還滿貼心的啦,覺得多份保障!
入門處也同其他公共場合擺了酒精消毒(乾洗手),當然就順便用了一下=p
預防總是勝過治療,一次sars就夠台灣重傷了。



(明明上次拍的就比較不像宋七力顯靈,偏偏懶得去找...)



喔對了,這裡是撫台街洋樓,樓以街為名。
以前這裡叫做撫台街,因為巡撫衙門在這條街上而得名。
(衙門紀念碑在雪王對面啦! 回家找到照片再補上;至於衙門本尊現在在植物園內了)

本來是日本建商高石組的會社所在地,當時是八番地(可見房子多少)。
雖然會聯想到山口組,但是高石組是大建商啦!
好像多承包官家案件,例如228公園內的博物館。
(愛睏,懶找資料)

洋樓本身當然不僅有一組主人啦!
後來曾由酒商使用,光復後更為警備總部所用。
當然也經歷過台灣私人日式建築的命運-- 公家機關員工眷屬宿舍。
雖然居住多戶人家,但幸好腹地狹窄沒變成大雜院啦。
(還是曾經變過我沒查到相關資料)
至少整修過後的建築物本體看不出曾為大雜院的樣子。

建築物本身採半木半石,很似當時流行的樣式。
屋頂就是那傳說中的馬薩是屋頂帶老虎窗的..
因為相片太像宋七力顯靈說真的實在也看不清楚,
有興趣者不妨親身前往,或著GOOGLE其他專業級相片...

喔那個我很愛拍的"拱門"啊,用的是台灣產的奇哩岸石,拆台北城牆石那來再利用的。

拆牆的人、再利用石材的人都不知道撿骨幾百次了,
這些石頭還是以原貌存在。
到底,哪方才是贏家?

 

二樓天花板有一部分採透明化設計。
設計本身是好的,但缺少解說人員,我這外行人看不出門道啊!

工作人員跟志工們可以主動一點,不要光是偷偷躲在邊邊看資料咩!
再怎樣你們懂得也比一般遊客多啊!
(是說我也沒主動去問,哈哈。)

本身就是個古蹟的樓梯。好陡又好窄啊。
以前的樓梯是有標準格式嗎? 我看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老房子裡也都是這種樓梯;
上樓還好,只是覺得很喘,
下樓會有自己隨時往下滾的錯覺。

會貼這張只是因為三角龍看起來腿好長啊哈哈哈!!
(沒事穿啥米卡其褲看起來好像剛下班~.~)

說真的館內展品有點貧乏啦...
但是牆上的地圖很值得花時間慢慢看。

除了這張產業分布圖還有一張台北鳥瞰圖。
(我知道小強要尖叫了。這兩張比你上次再台博看到的還要詳盡喔!)

產業分佈圖很有趣,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業活動。上次在奈良也有看到呢。
以前在溫哥華的圖書館找過類似的資料,那份更詳盡,
房子有幾層樓、使用建材都標上去了,超有趣的看到忘記自己正在做報告,結果隔天還要再去一次...

主要介紹台北城。
一邊是劉銘傳,一邊是日本人。

這是劉銘傳廳的;那個數位書本很好玩,我偷偷稱之"掌風翻",
翻的時候都很想一邊配上"哈!"、"唰~"之類的音效。
(明明就沒有看很多布袋戲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啊...orz)

展品有點少稍嫌可惜、擺設方式有點單調也覺得可惜。
但展示板跟數位輔助器材加分頗多。'

其實三角龍最喜歡一上樓那兩幅不知道該稱為照片還是圖片的作品。
我一時忘了叫啥了,就是以前流行過可以有兩種圖案的尺(大概沒人聽懂吧@@),
只是放在這邊是大幅畫的sieze.
一張是以前的本町現在的重慶南路,另一張好像是以前的榮町現在的衡陽路;
站在左邊看到的是1920年,走到右邊變成2000年。

話說回來,其實這種老建築最有看頭的根本是建築物本身而非其間展品,
卻很容易被忽略。

下次吧,希望下次去可以聽到導覽,不然也多點書面資料看看咩。

啊這是我很愛拍的像陽台又像長廊的景。

是說那塊牌子明明就是著參觀資訊怎麼我一直想到西餐廳啊@@

三角龍PS:
2009年的門牌號碼為26番。

三角龍再PS:
後半部完全沒有防火巷,根本就貼著隔壁,
整個可以看到隔壁的裁縫店(還是布店)持續用著古老的方式經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三角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