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幾次家、當起貧窮上班族後,
我對買書開始很挑剔。

 

現在書架上的書,
未買時都是明明已經看過,但是看他們在圖書館架上就很想再借回家看的書;
或是看過作者的其他作品,覺得應該不會失望;
不然就是貪小便宜,看到書下折扣 (例如五折),
抱著萬一不喜歡,就捐出去的心態買下。

 

米果的書,應該是我近年來光看網路書店的新書文案,
就直接買下的唯一一本書(看完後再買一本,送人)。

 

記得當時一翻開那本印刷精緻又搭配精采照片的書,就停不下來,
更誇張的是,不知道從第幾篇開始,我邊看邊哭,看完後快累死了。
到現在大概已經看了超過50次吧 (有陣子根本乾脆把書輪流放在馬桶邊跟床頭櫃)。

 
其實在那之前我沒看過米果的部落格,
而在那之後我也沒有變成米果部落格的忠實愛好者(但想到會去一下)。


但是,米果在我心中已經是金字招牌了。
之前在圖書館看到米果的書,翻也沒翻就借回家。

 

book.jpg  
說真的是我很討厭的封面。
感覺好文藝,或者很勵志,差點就直接放回架上了。


圖書館是新開的,書也是新的,而我大概是這本書的第一個借閱者。
翻開這本完全沒折痕、飄散新紙張味道的,小說,
一如當年閱讀《台灣寶貝》,一口氣看完了。
(雖然,看書途中吃了三根玉米、一塊蛋糕、一杯布丁奶茶、一把仙楂丸)

 

關於二二八事件,好像很少能夠找到寫得不揉入過多單一情感的作品,
也似乎沒有看過故事版的二二八事件。
多數我看到的,是回憶錄、是批判記、是追思文、是研究報告、是田野調查。
我一向吃不太下過多的個人情感,血淚斑斑的回憶與追思,很少能看完。
批判記我看膩了。在那個時空下,是非對錯很難界定。
與其審判,不如多啃啃研究報告與田野調查,至少可以試著拼湊真實的歷史。

 

而米果這本《朝顏時光》,居然是用時光旅人的手法,
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個事件。
故事性很夠,時光跳躍的場景,像電影畫面似的。


一開始,就是女主角與理應早該做古之人見面。
後來,他竟然穿著長輩的衣服,掉入長輩中年時期的時空。
光這樣的「破題」就讓我停不下來。


接著,女主角跟著早該被槍決的時光旅人,一次次來回古今。
我跟著她,在過去與現在的台北街頭穿梭,
體驗1950年代街頭的肅殺之氣、嘗試逃離秘密警察的緊張感。
結局更是精彩。歷史居然被改變了。
現在的人幫助過去的人,改變了他後半生的命運。

 

要把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寫成小說,要保留真相,卻不批判,
故事還得精采,情節必須合理,貌似不大容易啊。
但米果做到了,雖然我不知道她是怎麼辦到的。
(人家就是很!厲!害!)


雖然,我不知道這本書能不能給對台北舊城區不熟的人帶來些許共鳴,
能不能像《賽德克巴萊》一樣讓大家對「二二八事件」這段歷史更有興趣,
(我的意思是,不理會政治人物叫囂的那種興趣)
能不能讓看過的人多多注意一下台灣曾經歷過的「豐富」,
但我想我應該可以肯定的說,《朝顏時光》真是本好看的書。

 

至少至少,「穿越文」,不再是長篇版的愛情小說的代言了。

 

三角龍ps:
我沒看過宮部美幸的作品,包含讓米果把家族史寫成小說的「蒲生邸事件」。
但就像我一直相信的,任何的人的作品都會有別人的影子,
這不是抄襲而是學習,或者說複製經驗;
但複製的故事有其獨特性、引人入勝,就成功了。


是說,像米果專訪提到的,
寫家族故事寫到先人入夢,不就代表這是個成功的作品。

 

三角龍再ps:
米果寫在入圍感言裡的「歷史不是恩怨的復仇輪迴,而是諒解的教材」讓我不能同意更多。
可以把這句話送給政治人物嗎?

 

三角龍又ps:
描寫二二八事件的小說,從學生時期就陸陸續續看了,也有不小心買回家的。
像《白水湖春夢》,很討厭,我不想看第二次。
真是一整個後悔看到蕭麗紅三個字就買回家。
黃娟的《寒蟬》,根本已經想要捐出去了。

像是浪淘沙、武昌街七號、後山日先照或其他大河小說/人物傳記說都只有部分描寫,
事件不是主軸,所以也不會有太濃重的批判或意識形態(?)

不過畢竟不是專著重這一事件的小說啊。

 
三角龍最後一個ps:
米果的
家族故事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三角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