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人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虎尾人,
但其實跟布袋戲一點也不熟。

於是藉著帶朋友閒逛的機會,
順便參觀雲林布袋戲館。



對我們這代虎尾人來說,
「雲林布袋戲館」這個名子所代表的並不多。
這棟建築物在我們來說名為「虎威古郡」,在記憶力還未長好的年代裡是警察局。

現在的虎尾雖然是個沒落小鎮,
但拜甘蔗種植跟糖業發達所賜,日治時期可是超繁榮的工業城市呢。
鎮內不但有火車站,還有許多美麗的日式大宅。
三角龍小時後說"騎車穿梭在寬廣的日式大屋間"不算誇張,
但那些宅子後來漸漸因為蓋房子等因素拆除,或任由其破敗傾圮。

虎威古郡就是這樣。
從我有記憶開始,它就屹立在繁忙的大街上,對面是郵局、隔壁是銀行,
不遠處是菜市場、隔一條路就是日夜都熱鬧的大廟跟繁華的商店區。
對比這些繁華,
虎威古郡一直都是靜靜的,不見燈光也不見人出入,有段時間還圍起來,
害我一直想著裡面是不是鬧鬼。
(reference: 每個國小都有的斷頭台or亂葬崗+眼睛發光會走路的大象溜滑梯傳說) 

昭和6年、西元1931年建立的虎威古郡,一如其他日治時期的官方建築物,
有著因明治維新而深受西洋影響的建築外觀。
虎尾古郡是半木造建築,
窗戶是無比復古(復日領時代的古)的木頭窗框跟已經失傳的鉛錘窗。
山牆上有疑似勳章的雕飾,但勳章中間處沒有雕刻,
誰來告訴我這代表了什麼?

雖然氣派比不上正港大城市的州廳,
但大門前的車道(?)很難讓我不幻想30年代的黑頭大轎車駛到門口,
戴著帽子的大官踏下車子進入郡役所(行政機關)的畫面。
 
大門入內景,很小的大廳跟很小的樓梯,左右各一翼(WING?)
不是用石頭搭成的拱門也有拱心石@@
地上的黑白磚看來頗新,應是整修時新舖上的。

四個告示架是內部平面圖,跟布袋戲簡介。
 
三角龍最愛的長廊。

這種好像叫做殖民式來著。
為了適應印度等地的溼熱天氣,殖民者蓋了長長的陽台來幫助通風,
結果也變成一種建築樣式。
而因為官方喜愛這種長廊,也造成民間的仿效。
辜家大宅、各地老街均有的長廊應是受到影響。
 
另一頭的長廊整個很日式。
我小學教室的走廊就是長這個樣子。
柱子的基座、斜斜的屋簷(頂?)全是一個樣子。
 
二樓本來是會議廳,現在是影片播放處。
如果想要觀賞影片可以跟工作人員說,她們會來放(不過我們沒有看, 哈哈)
內院建築外殼使用洗石子,也是當時的潮流。

花園不用說一定是復原的,本來鐵定是廢墟。
 
還有這種復古洗手台。

跟我不熟的布袋戲。

展示窗上的解說都很簡明易懂,
人家三角龍現在終於搞懂布袋戲偶不同的手腳(鞋子超多款),
還有布袋戲裡面的生旦淨丑末雜(跟傳統戲曲完全不熟。)

"故事說"就是所展示的戲偶出現的故事;
武松打虎啦、開封府啦、白素真大鬥法海等等,
有許多很熟的也有一些不熟的故事。

以前廟會戲台當然沒照片裡的這麼精緻,
都是顏色鮮豔的戲棚。
所以沒有放個色彩鮮豔棚在這邊真是另人(這個人是三角龍)感到美中不足。

我覺得每個小鎮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小博物館,
放置地方特產也好、展示地方文化歷史也好,當然建築物本身一定要見証當地的成長。
看到文化乾漠的虎尾竟然出現這種小博物館(是拜黄大師仙逝之賜嗎??),
整個就是大心。
偶戲館現在似乎天天開放了,有機會到虎尾來可以花個半小時去晃晃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三角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