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十來年前還是座廢墟,但看到現在整理的這麼好還是讓人開心啊!

眾所皆知,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公共浴場。
當年的有錢人去吟松閣,一般老百姓就到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好的, 還是日本人蓋的, 1913年)

在那個崇洋媚外的時代,建築主要採維多利亞風格,
但是位了突顯自己的文化,二樓部分還是很日式。

有木拉門,紙門,超大的榻榻米休息室。
以前的人泡完了溫泉就可以上來休息,真愜意。

下面這個亭子啊, 我忘記問是啥了, 個人覺得:
1. 等後入場亭
2. 警衛亭
3. 司機休息亭 

(老照片看到有很多人力車停在旁邊,
難道是像現在計程車招呼站的東西?)

順應地勢,入口在二樓。

為了保護古蹟,入場參觀要換上提供的拖鞋。
我是比較想要打赤腳的,不過裡面的志工說一定要穿上拖鞋。
(os: 幸好那天有穿襪子)

二樓主要展示了北投的簡介跟發展,
以展示櫃的方式。

以前沒有高樓的時候風景一定更好。
這個地方感覺起來可以放一個那卡西樂團^+++^
但其實因為很多地方是後來為了改成博物館而加蓋的,
所以我不是很清楚這間是不是原先的房間。

窗戶是鉛錘式的,打開時往上推。
因為鉛錘的關係,可以隨意停在任何定點,不像現在的只能用卡榫固定幾個點。
據說因為製作過程繁複,這項工藝已經失傳了。
(主要還是大家都改用向左或向右推開的窗戶)

這種窗戶在很多日據時代建設的老舊房舍都還可以看到,
例如我念的小學啦=p
不過那棟也在我小六的時候拆掉改成樓房了... 

長廊拍攝強迫症orz

左邊的紙門處就是榻榻米房了。
很大一間,沒有拍到好的take.
榻榻米房的另一邊通道外面,以前是個陽台現在弄成電影放映室了。

北投在台語片時代地位相當好萊塢(他們用的形容詞),
不過那個售票口復原的有點粗糙,沒有拍。

一樓的長廊,旁邊是招牌的彩色玻璃。
不過因為建築本身被荒廢過的關係,這些玻璃大部分都是後來複製的。

一邊泡著溫泉水一邊看著透過彩色玻璃而有不同變化的陽光,
光想就覺得很優閒...

但聽說當時為了要容納更多人,大家是站著洗溫泉的@@

真的給他深....這是游泳池吧...|||

池子後方之所以有積水,
是因為角落處有個打到地底的洞,所以溫泉水會不停冒出來。

有一張我在滿多書裡都看過的老照片,
拍攝一位梳著油亮西裝頭的先生游水樣子,就是在這個大池裡取景的。

還有一個很綠的小方框,照片最右邊暗暗的柱子處。
上面寫著"不再打開的窗子",
媽啦,文案誰寫的,搞得那麼像恐怖片。
一驚之下就忘記拍個近拍。

其實那只是服務生傳遞毛巾用的小窗。

一樓的更衣室同樣因為很大,我沒辦法拍到好景
(明明自己技術爛~_~)
不過,那是一個讓我想到去日本的廟裡面脫鞋子的地方.
有點像小丸子上學時換拖鞋那個玄關的樣子。
 

平平是溫泉博物館,英國的Bath就還冒著熱氣蒸騰的水。
不論在解說、維持方面,Roman Baths Museum都比北投溫泉博物館都好上許多。
工作人員好像沒有很多,但是語音導覽一極棒。
土匪畢竟也有土匪的能力。

反觀台灣的博物館,有沒有導覽員還是其次,連展式牌上都只放中文
(啊不然你也擺個英文...畢竟目前還是比較通用的國際語言)
多是沒有語音導覽,有也只有中文,了不起多個英文,而且講的很簡單。
(會跟大英博物館的一樣買了覺得自己被騙)

這樣真是對外國觀光客不友善,
真不曉得這樣的心態下觀光要拼什麼。

三角龍ps: 因為白癡三角龍擺了一個很鳥的pose, 所以貼美女大頭代替。

三角龍再ps: 
去北投那天好熱,熱到臉潮紅+泛油光,又不小心穿了一件太緊的衣服,
所以這次自己的照片都跳過不貼。

北居易花費
來回車資: 忘記了,反正去時公車轉捷運回程捷運轉公車,肯定不到一百塊。
食物: 即使餓得半死還是去排隊吃滿來拉麵,湯很好喝,麵也滿好吃,120。
下午茶: 140
總和: 約3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網路三角龍 的頭像
    網路三角龍

    掉入古老歲月

    網路三角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