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討厭配音。
可能是因為從小跟著大人看日文版的電視劇跟卡通,
只要一聽到配音就渾身起雞皮疙瘩恨不得轉台比較快樂。
以前瓊瑤劇正紅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愛看。
不是受不了那些台詞(那時候正流行好唄)
也不是喜歡唯美的鏡頭(再怎麼說小時候還是算正常的女生)
而是受不了一堆配音。
昨晚看電視的時候, 無意間轉到客家台, 剛好在播我之前漏掉好幾集的
雖然剛好是我漏掉的集數, 還是看了五分鐘就頭痛轉台.
為什麼, 拿到客家台播, 就一定要配上客家話?
這是一部以眷村生活為背景的連續劇,
少了南腔北調的國語,就完全失去了味道。
(不然你至少弄個雙語頻道給我選咩)
<魯冰花>也沒有因為在公視播出就全部配上標準國語啊(台語)啊!
要是整部變成國語,
我一定會放棄, 還慶幸自己早在客家台首播的時候就看完.
我很樂於見到台灣有客家台跟原住民台,
也偶爾會看看客家語(原住民語)播報的新聞跟綜藝節目.
(還會因為聽得懂幾成客家話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完全配上了另一種語言的連續劇, 我就敬謝不敏了.
我記得朋友跟我說過, 看原音的日本卡通, 常常要看兩次才能完全看懂.
對我來說是從沒這個問題啦!
讀完一排字幕可能一秒也不需要.
搞不好就是因為這樣, 我的聽力才很爛.
因為太習慣耳朵只用來聽配樂咩!
另外, 重視少數族群的語言是很令人開心啦....
但是為什麼廣播要講那麼多種話啊?
我們從小學國語學辛酸的嗎? 電視上一堆國語節目國語新聞播報也是辛酸的嗎?
人家外省人也不見得是北京人好唄,
總不能一講講五六十個語言吧?
個人是覺得, 地名咩, 你用甚麼話講都一樣.
與其要講那麼長一串地名, 不如直接說: "要轉線的旅客請在此換車"(這句用多種語言還有點意義)
英文部分直接說顏色.
我就不信外國人聽到"板橋 南港 土城"就會馬上想到那是要搭的線
啊不然捷運還用不同顏色表示路線也是表示好玩的嗎?
公車就更白癡了, 國語實小那麼長一串英文, 根本講到當機沒人能聽懂
(taipei mandarin experimental elementry school)
而且哪來的觀光客去國語實小啊,
不如直接講建中, 甚至植物園或史博館.
啊不過這樣會不會造成系統大亂? 噗.
三角龍ps:
在裡看到台西客運
也....也太新了吧
我小時候搭的都沒那麼新, 何況民國五十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