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17世紀時,歐洲進入了Age of Discovery, 或說探索時代(Age of Exploration)。
帶著堅固的海船以及相對先進的航海技術,四處強壓弱地搶劫世界資源。
(我個人覺得與其說歐洲在探索世界,不如說他們是那時的盜匪)
不過也是這段歷史,讓不同的文化再同樣的空間交流,
也造就了現在有著特殊風格的馬六甲。
承上,馬六甲歷史最早的紀錄是滿剌加王國。 古城區也有仿古建築的的蘇丹皇宮。
正式名稱文化博物館 Cultural Museum,
本來沒有預定要進去,但走到這邊剛好快中午了,就進去躲躲太陽,
順便看看能不能學到一點東西 (想太多)
入館要脫鞋,地板很乾淨。
炎熱國家的傳統建築物較不重採光,窗戶都很小,有一些不很亮的燈光輔助。
冷氣也開滿小的,但因為阻擋了陽光,跟架高的房屋其實通風較好之故,
也不太悶熱。
以油畫、蠟像跟場景復原輔助少許的典藏品 (服裝、器具等等)。
解說牌並沒有很多,有的還沒有外語,
所以就看得隨隨便便。
蘇丹接見各國來使復原圖(?)。
左下跪坐的有阿拉伯人歐洲人,右上立者是明朝使者。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歐洲人初到馬來西亞,
見到當地人拿出木盆等物想做交易,結果當地人嗤之以鼻。
因為不說其他的,阿拉伯商人跟中國商人與他們交易的東西就精緻數百倍。
蘇丹王朝在1511年被葡萄牙人征服,馬六甲接著成為葡萄牙在東印度群島的基地。
當時見的城牆福爾摩沙堡 (A Formosa)遺跡聖地牙哥門。
這也是福爾摩沙堡四座城門中僅存的一座。
(就說不管甚麼小島葡萄牙人都說是福爾摩沙。)
聖保羅堂(同是葡萄牙人蓋的我覺得跟澳門很像)。
最初是由葡萄牙貴族在1521年建造供俸奉聖母的小教堂,
後來在1548年轉給耶穌會,命名天主之母堂。
在馬六甲短暫停留的傳教士方濟各‧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曾在這邊設立學校,
也以此處做為前往日本跟中國傳教的基地。
1641年荷蘭征服馬六甲,教堂更名為聖保羅堂並沿用至今。
教堂前是1952年設立的方濟各‧沙勿略的雕像,會斷手是因為立好隔天雕像的右臂被樹壓斷了。於是斷掉的右臂就被當成分靈體(!)。
到馬六甲都要來的紅屋廣場。
晚上來已經很多人照片怎麼拍都是人。
隔天一早路過人更多完全都懶得拍就往上走了。
(反正好的照片所有的旅遊資料、網路隨便找都有)
一樣是晚上拍的雞場街。
其實「雞場」原本應該是「街場」,用福建話(台語)發音就變成雞場囉。
現在周末晚上有夜市,因為是老城區路很小條,所以擠得要死。
街上也有很多可愛的咖啡廳、有名的地理學家咖啡館、小酒館等等。
我身後是有名的土產店三叔公。因為旅程剛開始懶得背東西,只買了手上那包陳年老桔飲品,
(自以為退火結果最後喝了太多涼茶反而中暑)
雞場街上有很多會館,都像我們文化中心一樣,
不是在唱歌就是在跳舞,廣場還有大舞台,進行卡拉ok分享,超歡樂的。
而且因為馬來西亞華人很多,他們都唱台灣的老歌,我都會唱啊 (驚)。
一直很想來的馬六甲,果然沒讓我失望啊。
(三角龍臉好圓@@)
三角龍PS:
馬六甲海峽的簡史可以分為
1. 馬六甲王朝 1400-1511
2. 葡萄牙佔領時期 1511-1641
3. 荷蘭人佔領時期 1641-1824
4. 英國殖民時期 1824-1657
5. 馬來亞獨立 1957
6. 馬來西亞建國 1963
三角龍馬六甲古城散步路線:
1. Day 1 下午抵達: 逛雞場街→晚餐→荷蘭廣場
2. Day 2: 沿著荷蘭廣場上山,先到聖保羅堂,再下山到福爾摩沙堡,往前一點到蘇丹皇宮 (距離航海博物館,跟新氏購物中心英雄廣場都不遠,可以安排在一起)。下午到巴巴娘惹博物館,然後在城中亂逛,晚餐吃佳必多沙嗲 (推推推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