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偽滿皇宮博物院,曾是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跟台北一樣,有很多日本人建設的官方建築,
現在已成為觀光景點的是「八大部」:治安部(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和民生部。
八大部位於一條長長的綠蔭大道兩旁,建築都有中、日傳統的屋頂樣式,稱為「滿洲式建築」,搭配綠樹構成滿洲國「國都建設」花園城市風貌的代表性街區。
實際走過覺得很像放大版的台北市博愛特區。樹也更高大。
走得腳很酸很希望有ubike可以騎。
這裡北端本來預定建設滿洲國新宮廷(溥儀的新帝宮),1938年動土,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沒錢蓋了,只有做了地基。
很妙的是,1953年新中國居然在上面蓋了一個面積3萬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築,給長春地質學院用。
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長春地質宮,裡面有一個看起來好威的地質博物館,但是剛好碰上整修(扼腕)。
地質宮前方原來規劃宮廷廣場(順天廣場),因為當年沒蓋完,
在1996年改造為長春文化廣場,超級無敵霹靂大根本青年公園。
(因為有人在賣風箏、玩具跟放風箏所以讓我覺得像青年公園)
往另一頭走就是八大部了, 從這邊看過去左邊是吉林大學醫學院、右邊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舊滿州國國務院,現吉林大學醫學院。
(滿州國沒有帝國系列的大學)
到的時候還早,小門開著,有進去走一走。
要走樓梯才能上的地標型建築物、名人雕像、車寄等等,
是日本人學習的歐洲的建築工法跟設計模式後帶回的產物。
另外日本人在建築工程上真的非常丁金,已經快100年的建築物還是歷久彌新。
舊滿州國治安部,現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距離大概就是台大舊館到新館,然後路大條一點,
那個馬路寬度真的是要叫裹腳老奶奶怎麼走,我瞬間懂了梁思成的點)
舊滿州國經濟部,現在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二部(旁邊還寫白求恩第三醫院,不確定是不是有兩個名字)
舊滿州國交通部,現在吉林大學公共衛生防疫學院。
走到這邊天就差不多黑了,沒有UBIKE所以決定搭公車回旅館。
(公車倒是挺方便的,挑選的飯店旁剛好有個總站)
車子經過一個大圓環,看到旁邊的銀行建築長得好像我們的勸業銀行。
(AGAIN 放大版)
我開始比較認識滿州國後,漸漸覺得在討論兩岸連結時,
其實應該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觀看。
嚴謹來說,台灣的現代化,不管是傳染病的控制、下水道/電氣的建設、大眾運輸與都市的規劃、甚至現代化教育的引進、農業的改革等等,都是始於日治時期。長春當了14年的滿州國國都,在日本人的系統性建設下,城市建設和人口都有了很大的增長,留下一個像照射過放大燈的台北市。
三角龍PS:
有天不知道在哪裡看到傅培梅原來是東北人時,大驚覺得,那她應該會說日文吧! 怎麼我只知道她一口標準國語在教煮菜呢? 她當年來台灣,跟其他省份的人相比,應該比較不會適應不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