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阪因為靠海,一直以來都在日本的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西元七世紀時,就已經是主要的商業都市了。

  

戰國中後期,豐臣秀吉在(被織田信長燒掉的)本願寺原址蓋了金碧輝煌的大阪城,
並招來各國工匠,建城、挖運河、造陸地,
甚至還把其他地區的商人通通搬到大阪來。
出身農家的秀吉可能只是單純窮怕了、不想再卑微地(?)靠天吃飯,
但他的政策卻把
大阪的發展推上巔峰。

 

有著這樣根深蒂固商人血統的大阪城,航運樞紐、商業中心的地位無可撼動。
一度是世界第五大城市,東方的cosmopolitan.
到了江戶時期,無法置產的大名們喜歡利用水陸把多出來的糧食運到大阪賣掉換錢,
加上海水與河川帶來的豐富物產,當時的大阪稱為「天下商業中心」。
(原文是天下の台所,難道不是天下的廚房@@)

 


幕府江戶時期,雖然豐臣家已被滅族,但幕府將軍們擔心大阪人再度坐大,
曾一度想把商業中心轉移到江戶(現在的東京),結果失敗。
於是幕府重農抑商、也許還有儒家思想的影響;
江戶時代的大阪商人們地位並不高。
富有的商人們無法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因此一擲千金,把焦點放在吃喝玩樂上。

  

就這樣,大阪出現了獨有的多樣飲食。
就這樣,大阪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娛樂場所。
像是各式劇場,尤其歌舞伎、落語、文樂(人形淨琉璃)等庶民也可以觀賞並理解的表演、
遊女戶(一整條街的牛郎店算不算江戶遺風)等。

 

而現今城裡熱鬧的道頓堀,藏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名為法善寺橫丁,
因著「夫婦善哉」而出名,朝聖遊客前仆後繼,卻少有人提到這區的過去。
其實法善寺四百年來一直是大阪的信仰中心,
曾經因為千日佛事都在這邊舉行,而留下了「千日前」的地名。
(現在地鐵也還有千日前線)

 


osaka  

 (好吧,這張照片真的很沒有重點,我承認) 

  

說,法善寺不動明王旁,在過去領導千日佛事的時期,還有小戲棚。
寺廟與戲棚,對台灣人來說真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畫面。
即使現在已不復存,這邊仍舊還是戲劇的大本營。
培育無數搞笑藝人的「吉本興業」就是大阪出品;連神社都是由關西演藝協會供奉。

 

shrine  

其實,以前這邊是上方(大阪舊稱)的劇場街,
沿著道頓堀川分散著五座劇場,稱之「浪速(也是舊稱來的)五座」。

  

  

243  

1877年(明治十年)大阪城。
1. 道
頓堀、2.戎橋、3.日本橋、4.戎座、5.中座、6.角座、7.朝日座、8.弁天座、9.法善寺
(reference: 日本老照片

 

現在還站在繁華心齋橋的「大阪松竹座」也是當時建成,
還很囂張地仿照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建造,
使用的是當時剛引進、最新流行的鋼筋水泥結構。
(事實證明鋼筋真的比較耐,因為浪速五座都不在了.....)
  

  

isho12.jpg

江戶末期的道頓堀五座。
劇場不知道為何總要跟紅燈區放在一起,以前的
遊女屋也在這一區。
遊女的地位比藝妓低很多,大概像是現在的娼妓。顧名思義就是陪出遊、提供性服務。

 

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轟得滿目瘡痍的曾經繁榮的道頓堀,只剩下松竹座依舊挺立。
緊靠著不動明王的中座,可能因為神明有保佑,
是浪速五座內唯一沒有完全消失的劇場。

 

大阪人們曾經一度想要復原中座,結果好景不常(?)
居然在整修過程中發生大火,還波及法善寺跟整條法善寺橫丁,
大阪城內少數還留有江戶氛圍的巷弄就降子消失了。
(うえさま、您的時代真的已經結束了。)

 

幸好大阪人有心,在法善寺附近的一條小巷弄中試著復原當時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昭和時期做的復原,所以非常強調昭和前期的繁華。

這是一條真的很小的巷子,小到手上任何一本旅遊書,
包括這次添購的完全制霸版本都沒有提到。
(是因為看過NHK報導一寸法師才無意間記住)
 

 

這條小巷現稱浮世小路,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附近有上方浮世繪館的關係,
或只是單純紀錄一段浮世...
 

 

isho05.jpg  

非常狹窄的一條路。
拜訪當天落大雨,潮溼的地面搭上浮世小路刻意的昏黃燈光,
看起來更昭和- 好像很愁苦、前方是雨後面也是雨進退不得的憂鬱。

  

短短瘦瘦的巷子內,保留了部分原件。

 

例如--

isho07.jpg  
1883年就創立的夫婦善哉。
這裡應該是一開始的店址;火災後就搬到現在的不動明王神社旁邊了。

 

 

isho08.jpg  

想必當年夫婦善哉的門口有座小水井,可能還種了櫻花。
白色那不是花是籤,來自一寸法師的迷你神社。

 

 

 isho06.jpg

花月亭的招牌。
似乎也只燒到剩下這一塊。

 

當時上方落語天下無敵,落語簡單來說是利用雙關語與日本文化講笑話。
講者要高高坐在台上,搭配聲調語氣與手部動作,類似中國文化的單口相聲(因為只有一人表演)。


 

柯南裡出現過,請見「目黑的秋刀魚事件」。 

 

isho14.jpg  

牆上裝飾舊海報。舶來品讓我想到台灣以前的委託行。
左下角是花月亭門口的「佈告欄」,貼了落語「明星」的照片、花月亭舊照、
一些宣傳等等,然後左上角那個居然是七七事變紀念日...
可惜我沒有記得很清楚、照片也拍糊了..=_=

 

原件外,大阪人很精細地做了立體的牆面介紹,
復原太平洋戰爭前的繁華大阪。
(好吧我必須說,這些繁華有部分是台灣的貢獻。
當時身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可是提供了很多米、糖、木材等等原料,
以及透過台灣轉運的中國與東南亞進口商品)

 

isho09.jpg

忘記拍牆的獨照,請恐龍阿姐借出真人一仙。
阿姐背後是落語大師的Q版人像。

 

 

isho10.jpg

人來人往,非常繁榮熱鬧。
其實這條小路還有貓咪跟植物的模型,
甚至有一片圍牆刻意做了一個破掉的木板,透過木板可見屋內人的身影。

 


 isho11.jpg

古力果原來已經七十多歲了。
(顯示為是個不稱職的觀光客)
 

可愛的一寸法師神社,
當然是在這條可愛的巷弄裡。

 

isho13.jpg  

因為不敢貼大臉特寫,故改貼與酒家媽媽桑(?)乾杯的照片做為ending.
(這張看起來比較瘦)

 

雖然這是一條窄窄小小的路,但真的很值得細細品嚐喔!
台灣也該反省一下,要是這樣的一條路在台灣,如果不是被破壞,
就是充滿尿騷味、菸蒂、垃圾,甚至遺棄動物。

 

我一直不懂,把垃圾放在該放的地方、在馬桶裡便溺,是多困難的事情嗎?

isho04.jpg
難道也要這樣在牆角放置小鳥居...
這種是防止路人隨地便溺跟丟垃圾的,因為會有報~應~

 

 

三角龍PS:
1. 浪速五座的網路資料非常難找,不知道是不是我退步了。
參考的是
日本老照片- 1890年代の大阪 • 道頓堀の劇場街 (2008/03/15)
因為三角龍的日文已經忘光了,若有理解錯誤概不負責 =p

照片絕對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尼埃普斯、達蓋爾、柯達我愛你們。

 

2. 落語可參考野侍一郎的部落格: 日本藝能—落語 (2007/12/28)
(太艱深了我整個連repharse都做不到)

3. 大阪的歷史可參考經典雜誌:
郭怡青【比鄰亞洲】商人‧諧星‧大阪城 關東與關西的世紀角力
,04/2006 

4. Osaka @ a glance: 大阪觀光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三角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