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小鎮這一兩年來的大新聞是,我們有誠品跟星巴克了!
讓閒置的舊的消防廳復活 (曾經是虎尾最高的建築物),
結合文青店,乍聽好像很棒,
也讓虎尾有種與都市接軌、不再鄉巴佬的感覺。
開幕時大家不畏冷風,買咖啡的隊伍一路從室內排到室外,
甚至坐在室外座位吹著冷颼颼的風喝咖啡。
一直等到人潮退了點,我才去「朝聖」,
卻發現虎尾杯的門檻好高完全無法達成。
黯然離開往誠品去,很誠品,
也跟古蹟結合的很好 (跟虎尾驛完全不同),
但,總覺得有點奇怪。
對我來說,虎尾小鎮的書店,還是應該像中山路上的自由書局惠文書局那樣,
不很明亮、貨物似有分類卻好像又沒有,櫃台必須是有點模糊的玻璃櫃。
誰說沒有連鎖,就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想對我這一輩的虎尾人來說 (有零用錢、大人要上班、會從書局買小禮物跟卡片送好朋友),這類連結童年記憶的書店,不該就這樣消失在眼前。
連金石堂開在斜對面都無法打倒的自由書局。
(結果是金石堂收了)
雖然已經漸漸習慣在網路購書,但臨時缺文具還是急著找書籍,
我想還是會龍頭一轉,轉入那窄窄巷道,把腳踏車停在自由書局前。
誠品。
為了拍照再去一次,好像還是看的人比買的人多。
雖然是蓋在原有的建築物裡面,但是氣質跟小鎮卻搭不起來。
有點像是受夠了都市壅擠的都市人,
到鄉下買了一塊地,卻跟鄉下格格不入,那種違和感。
也許幾年後,
曬透了虎尾的陽光、淋遍了虎尾的雨水、吹過了虎尾的風,會有點虎尾的感覺。
也許到那個時候,虎尾人缺文具想買書的時候,說「我們去逛誠品吧」。
題外話。
曾經我很喜歡星巴克,買一杯他們家的咖啡坐在裡面喝,
讓人有自己很有氣質的錯覺。
後來不喜歡了,覺得星巴克的咖啡其實也沒有很好喝,卻賣那麼貴。
裡面燈光偏暗,不太適合閱讀、四周太過嘈雜,很難靜心工作。
但走訪過多個古蹟改建的星巴克,卻又開始喜歡星巴克了。
不管他們承租下的目的是甚麼 (我想還是以賺錢為主),
至少是很成功的古蹟活用。
神戶的星巴克,第一次去時還是個廢墟,第二次去時已經是熱鬧的咖啡廳。
北京的星巴克就不用講了,10年造訪北京時咖啡廳很少,
發現那美人魚頭時真是感動的無以復加,
前門大街上的分店又提供那麼好的環境供人歇腳!
虎尾的星巴克,以後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