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搬到新的地方住,就會急著四處走走,
看看那邊的古蹟還是找找好吃的庶民小食。
這次卻一直都懶懶的。
工作雖忙,但加班頻率跟過去相比也還好,
假日雖然常要上班,但平日也不是不能補休。
想想問題應該是出在這是一個太困難開車停車,大眾交通運輸又太不靠譜的城市,
因此即便滿街迷人的餐廳小商店,卻根本懶得出門。
早上因為車子沒電,只好請假一小時,接上電後開著上街晃晃。
一邊消磨請假的時間、一邊充電。
也不能開遠,就在附近晃晃,剛好有位子,就決定停下來走走。
刑武場(主建築"惟和館")。
這是後面,(大概)因為周一休館,剛好在做工程,
前門口正中央停著一台藍色發財仔,太正中怎樣也閃不掉。
日領時期留下的刑武場,本來是供警方練習武術的場所。
最早的刑武場建於1912年,1937年拆除重建後,
才變成現在和洋折衝的水泥磚造建築。
光復後曾經做為監獄 (好像,那塊牌子沒有拍清楚),
監獄遷移後這塊土地被非法占用,
蓋了很多違建;造成大樹旁的地面有部分高低不平。
對了,百年老樹下有保留空曠平整空間,是為「大樹下劇場」,
若有表演感覺還不錯!
當然,身為台灣的古蹟,不可免俗要被火燒一下。
目前看到的刑武場是2012年才整修完成開放參觀。
原本的宿舍區,現在則是做為展覽空間使用,名曰"傳習館"。
周一休館,所以不管是常設展還是特展我都沒看到 (冏)。
窗戶掛上類似繪馬的木頭祈願牌沒有違和感,遠方的花是特展開幕用的。
宿舍長廊從這頭看感覺有點混合台灣傳統房子的感覺 (完全無佐證)。
宿舍背面的空間 (好像) 作為箭道場。
刑武館目前是由道禾六藝文化館經營,課程都滿有趣的,不過都好貴。
上班族花不起啊啊啊~~~
主建築旁邊的"心行館",過去應是提供使用者休息的地點,
感覺是最適合坐下慢慢體會的地方現在當作餐廳使用,
意思是不消費不能進去,沒時間消磨,跳過。
颱風過後的天很藍、很清澈,早上的空氣也很好。
靠近舊屋子拍照的時候,聞到木頭古蹟修復後特有的味道,
莫名覺得很親切,內心的探索魂有復活的感覺。
改天再去其他地方探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