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老城區夜晚
雖然我個人認為法國人實在是一個把利己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殖民家,
但因著居住需要及功能需要,殖民中南半島時(1887-1954), 仍舊做了一點基礎建設。
這也讓今日所見的河內,有著法國麵包以外的French Influences.
地標首推河內聖若瑟主教座堂(較多人以「河內大教堂」稱之)。
建於1886年,是法國人在越南最早的建設之一,也是河內最古老的教堂。
河內大教堂外觀仿法國巴黎聖母院,我雖然在巴黎看過聖母院,
但一開始倒沒有連結起來,大概因為河內大教堂比較瘦高吧 (咦)
維基百科資料說,現址本為一座佛教建築Bao Thien Tower的所在地,
(我想看起來應該是寶塔的樣子)
該塔建於李朝(1009–1225),法國人未建立法屬印度支那時,建築作為行政中心。
(好吧難怪法國人要選擇在這裡蓋教堂)
主席府 (有的資料寫總統府)
跟台灣的總統府一樣,前身是殖民政府的總督府。
府內部開放參觀,買門票入內可參觀花園跟胡志明曾經居住的小屋。
蝦米咧花園...這根本私人公園吧。
(其實我們沒有買票進去,這是透過柵欄拍的)
另一重要地標河內歌劇院,1911年落成啟用。
只有表演時才對外開放,本來為了想看內觀,都想要看表演了。
結果殘念,去的時候剛好一場表演也沒有。
不過跑去參觀那天,倒是有很像business conferece的活動。
(莫名想到台中歌劇院)
歌劇院對面,給我馬德里的感覺。
街上很多這種殖民式房子還保留著,有些改成餐廳或商店。
我們挑了這間用餐,本來抱著很大的期待,
但因為點餐小姐英文不好,誤解了我們的意思,結果點錯餐。
後來為了不想讓餐廳太困擾,我們也就沒換了,
不過用餐經驗扣了少許印象分數。
(好啦一個越南文都不會講的觀光客也要反省)
餐廳內部。
很大器整個一樓不放用餐桌椅,倒像是個小客廳或休息室。
(若不是那位大叔坐在那裏我可能會跑去坐著拍假掰照片)
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建於1930年代,
建築是所謂的「印度支那風格」,包含歐式以及中國式的元素。
我常常會用博物館所在的建築物挑選我想逛的博物館 (以至於很多外觀摩登的博物館我反而會跳過)
背面也非常好看啊~
院子(?)裡散落不怕風吹日晒雨淋的石雕石碑等文物。
殖民時期曾經是法國遠東學院路易斯·菲諾博物館的館址,當時典藏研究範圍是東方藝術品,
現在則展出越南歷史相關文物,從史前到現代都有,
我覺得展覽方式還滿簡單明瞭的,不過因為說明不足,還是要有一點概念才能看得比較開心。
內觀也很歐式,真不愧是歐洲人蓋的。
*拍照許可需另外購買,費用我忘了,兩萬或四萬越盾之類,不太多。
我覺得就給他吧,建築物內部跟有些展品也滿有趣的,會想拍回家紀念。
使館區筆直寬闊車又相對少的大馬路,襯著(貌似)梧桐樹很歐風。
河內星巴克。
星巴克算是比較晚才打進越南市場的,我要是有蒐集城市杯的習慣大概就會忍不住買了吧。
不過說真的,因為越南咖啡代表了我某部分的鄉愁,又是真的有自己特色,
在越南真的不會想要走進去星巴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