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因為大家都爭著要台灣,
腐敗的朝廷就好像忽然發現被他們忽視百年的蠻荒之地是塊玉石一樣,開始想要建設。
光緒十年 (1884), 台灣建省,然後台北城就這樣蓋起來了。
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座造著風水建造的城,有城門、城牆。
(但說真的...那時候全世界都在modernization,
為什麼台灣要一座古老的、已不具防禦功效的城?)
城蓋好了,派了劉銘傳來當巡撫。
劉銘傳是個有抱負的人,為台灣爭取到建設電路、鐵路。
他也是有遠見的人,在天高皇帝遠的台灣他最大,也很認真替台灣謀福利。
可惜他畢竟沒有放過洋,洋人的東西似懂非懂,蓋出來又能用又不能用似的,
日領時期讓日本人拆了重做了....
劉先生一人管理一顆台灣島太辛苦了,又是經他爭取,清朝在台灣設立了布政使。
兩年後布政使到任(但可能台灣真的對他們來說不好住,除了後來拋棄台灣的唐景崧外,大家任期都不長啊)。布政使要辦公室、要宿舍,於是布政司使衙門就落成了。
衙門原址在中山堂附近,依佔地面積推論,應該是位於西門與北門間,
空照圖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在城內中央的感覺。
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日本政權也曾經一度使用衙門當作辦公及住宿的地方。
後來總統府蓋好,衙門改為盲啞學校;衙門的履歷表很是豐富。
到了1931年,為了紀念昭和天皇登基而決定建設公會堂(後來的中山堂),
衙門於是遷離原址,搬到植物園內。
其實整理得還滿新的。
而且參訪人數比我想像中的多。
本來以為是平日大概會只有我一個人....
目前保存良好的只有大堂跟部分廂房。
大堂柱子很多,害我無法想像公堂的樣子。
我覺得這個大堂是可惜了,放了一些維修時拆下的屋樑等,
但卻完全沒有參觀衙門的臨場感。
(就算是模型也好,不能復原一個公堂或者一個場景嗎?)
大堂裡的展品之一,清朝時的木門。
雖然色彩褪掉,大部分剝落斑駁,
但目前仿著畫上的新門神看起來跟這兩位感覺很接近。
第二進。
為了建築保存,窗子現在都裝上玻璃了。
跟糊紙比起來,當然是玻璃耐用又好整理。
但還是很希望好天氣時可以打開通風啊。
這應該是廂房,同時也是展示廳。
植物園裡面的衙門,只是原來的1/32.
其實實際走一趟,發現1/32比我原來預想的還要大,
因為數學不好,真難以想像乘上三十二倍我要望多遠才能看到底。
布政使司衙門是台灣僅存的清朝官方建築。
但在台北,卻不只植物園這一處。
當年日本人遷移衙門時,把一部分遷到圓山了。
這部分現在是兒童育樂中心的「昨日世界」,常設展好像是人類學/考古相關。
嗯,花博的時候,我也去了。
老實說,因為還在使用中,
加上是花博的展場之一,所以維持(或整修)地比較好。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晚上去,看不出太新的地方)
搭上了花布燈籠,很好看。
看起來像是水墨筆法的燈籠,也很有味道。
當時有抽籤遊戲。
因為抽到的籤在回程掉了,
所以貼出來紀念。
(現在看到這張照片想著是不是該去看荷花)
其中一個展覽廳。
雖然是竹子+茶很俗氣的主題,
但我覺得氛圍營造得還不錯。
不過不是很喜歡那幅字,讓我想到招魂幡=_=
我想跟植物園裡孤伶伶的衙門相比,
在圓山這部分是快樂許多。
古蹟,是否只能用做「古蹟」參觀的用途?
或者,換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參觀? 像是有不同的主題,像是改成博物館或遊樂館。
天啊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那時候我還要穿外套啊!!
最後回到白天。
來一張台灣特有的紅腹松鼠。
因為他忙著吃麵包,讓我偷了幾張照片。
留言列表